首先,中国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必须坚持融入当地、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理念。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个思维定势:“我在国内就是这么干的”,这是对国际通行的商务规则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我们不少国外项目出现亏损或品牌受损,往往是吃亏在对国际商务规则、技术规范研究不透、缺乏尊重上。要想互利共赢,还需加强中外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特别是开拓欧美市场时,要通过并购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增强中外利益交汇点,实现市场互换、技术合作、共同经营,让当地人民认可。
其次,中国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还需要一流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商务规则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培养央企领导人的国际化能力,包括国际经历、国际化思维、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系统化涉外工作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用好一批精通业务、涉外工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的领军作用。
第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成本优势竞争,没有话语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存在缺陷、无法创出自己的品牌。在新的阶段,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持续的创新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四,必须下大力气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标准,让中国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积极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标准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承建了一大批高难度工程,国际市场份额也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与自身实力依然不十分匹配。究其原因,关键是中国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许多海外项目的资金、技术、材料、人员、施工都是中国的,但却要采用西方标准建设,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效应和经济效益。在“走出去”战略中,由一个标准体系带动背后多产业发展,已成行业共识。
(本文章摘自8月20日《经济日报》,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