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页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央企业获得好成绩

作者: 发布日期:2012-03-22

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荣获2011年度各类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代表颁奖。56家中央企业获奖,获奖项目93项(合计133个奖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占一等奖获奖项目总数的35%;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9项,占30%;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占12%。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随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70%以上由企业主导或参与完成,其中中央企业完成的项目占企业完成项目总数超过40%。在中央企业获奖的93个项目中,独立或牵头完成的项目53项,占中央企业获奖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都是独立或牵头完成;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项目中有3项是独立或牵头完成;有79项获奖项目为中央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共同完成,占获奖项目总数的80%以上。

  中央企业获奖项目主要涉及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冶金、建筑、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为行业或领域技术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部分中央企业获得多个项目的奖励。其中,中国石化获奖13项,是中央企业中获奖数量最多的企业,占中央企业获奖项目总数的14%;中国石油获奖9项,居第二位。此外,中国煤炭科工获奖7项,居第三位;航天科技、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等3家企业各获奖5项;中船重工、国机集团、中冶集团等3家企业各获奖4项。兵器工业、中国五矿、中国建筑、中煤集团、中钢集团、武钢、中国铁建等7家企业各获奖3项。

  二、创新型(试点)企业成绩突出

  在获奖的56家中央企业中,47家是创新型(试点)企业,占获奖企业总数的84%。在中央企业获得的133个奖次中,创新型(试点)企业获得117个奖次,占88%。

  同时,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实施创新战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在体制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西电集团、中国移动、武汉邮科院等3家中央企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二等奖。西电集团完成的“中国西电输变电重大成套装备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系统构建了科技创新“五大”体系,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研发条件,实现重大核心技术领先和跨越。中国移动完成的“以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自主创新工程”,推动了TD-SCDMA及其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实现了“3G突破、4G引领”跨越式发展,扭转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2G时代只能被动跟随的局面。

  三、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通过科技攻关,中央企业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中远集团牵头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首次采用圆筒形整体结构设计技术,建造成功世界首座抗巨大风浪能力的圆筒型超深海钻探储油平台,其作业水深、钻井深度和平台甲板可变载荷均为世界第一,首台套产品已出口巴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作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攻克了稠油深加工这一国际性难题,创制出系列高等级沥青,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稠油深加工技术从空白到国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南方电网、中国电建、西电集团牵头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首次建立了高压直流输电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直流输电技术的集成创新。中国建筑牵头完成的科技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超高层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及模架体系”、一汽集团独立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等科技成果技术领先,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开发获得突破

  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央企业提前部署,加强研发和攻关,一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在节能环保领域,有“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节能降耗的优化运行技术”、“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的关键技术”、“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等多个项目获奖;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3.2Tbit/s高速光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创新”、“基于水平集成架构的下一代综合业务平台的开发与规模应用”等技术成果;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万米级特深井陆用钻机设计制造与工业化应用”、“三峡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制”等创新技术和产品;在新能源领域,有“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在新材料领域,有“纤维/树脂浸润增效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两片易拉罐用镀锡钢板的开发与应用”等技术和新产品获奖。这些获奖科研成果,为中央企业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5—2011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67项(通用项目),占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总数的24.6%,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占该奖项获奖项目总数的100%;一等奖44项,占57.9%;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占37.5%。这些成果的应用,为中央企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