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集团新闻
详情页

“辉煌七十载 奋进向未来”有研故事系列展播(六)——根植沃土,茁壮成长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7-12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有研集团70周年华诞,集团举办了“辉煌七十载,奋进向未来”故事大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各单位报送的54篇参赛作品,生动讲述了有研集团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期推出“辉煌七十载 奋进向未来”有研故事系列展播(六)——根植沃土,茁壮成长。

根植沃土,茁壮成长

——记《稀有金属(英文版)》创刊40周年

作者:有科出版 马雯,乔双

岁月不居,沐浴着新中国的春风,有研集团已经走过了七十载的岁月。春秋代序,在这七十年中,有研集团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从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推动我国有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这是栉风沐雨的七十年,这是拼搏奋进的七十年,这也是顽强生长的七十年。伴随着这棵挺拔大树的成长,它逐渐衍生枝叶。《稀有金属(英文版)》正是在此情景下诞生。历史深刻记载着期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创刊初期,毛主席说:“稀有金属缺它不行”;邓小平同志说:“(有色金属)要当64座堡垒去攻占”。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四十载不断汲取雨露、发展壮大,《稀有金属(英文版)》不负众望,枝繁茂叶,结满了丰硕的果实。

枝叶篇

科技期刊的发展,是祖国的需要。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再次强调要“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科技期刊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中枢和载体,推动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稀有金属(英文版)》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保障和新兴科技领域的重要基石,稀有金属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现代工业和高精尖领域举足轻重。其中,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更是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等不可替代的尖端原材料。作为一本报道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研究的英文科技刊物,《稀有金属(英文版)》秉承“为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为促进稀有金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我国稀有金属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的理念,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于国家稀有金属事业。

《稀有金属(英文版)》的发展,是自我革新的需要。为了满足新时代对科技文化的需求,《稀有金属(英文版)》始终坚持创新、锐意进取、不断革新。在期刊内容方面,期刊不再拘泥于传统冶金领域,兼容并蓄,将面向未来的能源材料、二维材料、催化材料纳入期刊范畴,做到新与旧的平衡,做到创新和传统的有机结合。在提高质量方面,期刊邀请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家进行层层把关,严格筛选,优中选优,使期刊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在平台建设方面,期刊重视服务效果,使用国际先进的投审稿系统,同时打造全方位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增强作者和读者的体验感和科技感。在提升影响力方面,期刊积极宣传、努力合作,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会,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四十年的努力进取,《稀有金属(英文版)》已经从新枝嫩芽,蜕变为粗壮的枝条,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它雄浑的英姿。

果实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主管、主办、出版单位以及历届编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稀有金属(英文版)》始终坚持“刊物质量是核心,内容是关键,提升影响力是目标”的宗旨,在一流科技期刊一流学术平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聚焦内容质量建设、期刊品牌建设、办刊能力建设、出版团队建设以及服务能力建设,立足自身,放眼世界,对标一流,不断提升期刊影响力。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2001年,期刊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其后期刊影响因子和影响力稳步提高,特别是近十年,影响因子呈飞跃式攀升:从0.493稳步提升至4.003,增长8倍,发文量从119篇增加到349篇;2019年首次进入国际冶金工程类Q1区,成为中国81本Q1区期刊之一;2020年度影响因子在中国大陆265本SCI收录期刊中排第96位、冶金工程领域中国大陆11种期刊中排第3位;2020年度发文量在中国大陆265本SCI收录期刊中排第16位、冶金工程领域中国大陆11种期刊中排第3位。期刊影响因子和发文量实现双增长,是一流科技期刊一流学术平台初期探索与实践的成功案例。此外,《稀有金属(英文版)》获得多项行业奖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获评国家新闻出版局首届全国百强报刊、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连续9年)、“有色金属领域科技期刊高质量分级目录”T1级别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连续4次)、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审读优级期刊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稀有金属(英文版)》在风雨的洗礼下,不断地吸取营养,才能茁壮成长,才能果实累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今天,《稀有金属(英文版)》将以创刊4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践行有研集团“知崇礼卑、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将“目标远大、脚踏实地,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有研密码”嵌入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成为国内外稀有金属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引领世界稀有金属领域的学术进步,占领战略领域国际话语权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