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国合青岛机加工团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支队伍看似平凡——国合青岛机加工团队是由8个人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35岁。他们中既有初入职场、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又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既有背井离乡、在外地打拼的孤勇者,又有出生于此、奉献于此的本地人。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看似普通的队伍,却在工作中时刻践行着工匠精神,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却有一个不简单的带头人——单连涛是机加工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检测样品加工能力建设、加工资质认证、生产加工协调、样品评审、检测试验硬件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设计及设备设计开发等工作。作为外地入青的工作人员,他努力克服与家人分居两地的困难,始终坚持以工作为重心,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利用丰富的机械加工从业经验,兢兢业业,在积极做好样品加工车间生产及安全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秉持作为一名实验室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与专业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经常性加班加点与各试验、加工人员沟通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情形已然成为了一种常态。
队伍中有不少“拼命三郎”——机加工团队中的谭浩是带班班长,他经常加班加点,处理生产中的难题,保障周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数月无法回家也是常事;在今年青岛疫情肆虐的那段时间里,面对几名同事被隔离在家等情况,为保证不被区域性隔离,保障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团队成员姜玉东同志直接住到公司附近,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期间一直未回家,直至疫情缓解,最终保障了团队工作的顺利运转。机加工团队的小伙伴们,个个工作起来都有一股拼劲,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认可,也为检测业务提供了可靠的前端保障,为公司检测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奠定扎实基础。
他们把变革和创新坚持到底——机加工团队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单连涛带领下,他们参与研发低应力磨抛机,填补了国内低应力磨抛机技术空白。并于2021年持续改进,设计完成第二代低应力磨抛全自动设备,助力国标检验、国合青岛公司顺利通过NDACAP(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及合同方授信项目)高复杂加工代码认证审核,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航空航天材料检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积极助力公司承担国家主中心课题、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及所需样品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并承担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疲劳试样》的预研、起草、验证、审定等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标委会审核批准。
技术改造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机加工团队先后为国标检验、国合青岛公司设计开发高温夹具、复合加载压缩装置、开孔压缩装置、滚筒剥离装置、面内剪切装置、螺栓紧固件专用实验装置、恒温腐蚀疲劳装置、碳化硅高温热导支架、低温热导支架等约900余件(套),为国合通测节省成本200万元以上,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国合通测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机加工团队根据国合青岛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在样品加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不断创新样品加工工艺,开发了高温合金、高强钛合金及高强钢等特殊材料的加工方法,为客户及兄弟单位提供加工及检测解决方案,全年牵头完成包括高温疲劳项目、高温组合持久项目、焊接宽钢板保载项目等技术改进120多项,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所以解决问题也能形成生产力——为了解决行业内缺口样品加工难,设备投入成本大的问题,单连涛同志带领机加工团队,不断将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将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结合,在机械结构、电气自动化、试验方法等领域进行整合优化,设计开发“全自动数控缺口样品加工设备”,该设备的成功研制将推进材料检测行业的现代化、专业化进程,拓宽公司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行业领域内相关方法的创新及发展进程,提升行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及话语权。
机加工团队始终秉持以公司事业发展为个人奋斗目标的工作态度,发扬爱岗敬业、勤奋做事、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公司业务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以匠心守护初心,为企业发展、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